文献的基本含义
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《文献著录总则》关于文献的定义是:文献: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。在这一定义中,有两个关键词:知识是文献的核心内容,载体是知识赖以保存的物质外壳,即可供记录知识的某些人工固态附着物。
文献指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、期刊、典章等资料,也是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,是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。以下从其起源、含义、作用、分类几个方面详细介绍:起源:“文献”一词最早见于《论语·八佾》,南宋朱熹认为“文,典籍也;献,贤也”,即文指典籍文章,献指古代先贤见闻、言论等。
”由此可知,“文献”在原始含义上指的是文章典籍与贤才的并称。在中国古代,由于书写技术的不发达以及政治事件的影响(如焚书坑儒),文字记载相对匮乏,因此,贤才的口耳相传成为知识传递的重要途径。文章典籍作为书面知识的载体,而贤才则通过口头传授的方式,共同构成了古代知识传承的两大支柱。
文献是指以文字、图像、音频、视频等形式存在的,记录、传播知识和信息的载体。它可以是书籍、报纸、期刊、报告、会议论文、学位论文等各种印刷品,也可以是电子文档、 *** 资源等现代信息时代的记录形式。文献是人类智慧的结晶,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媒介。
东汉时期,郑玄在注解中明确“献,犹贤也”,将“文献”解释为“文章”与“贤才”的结合。这一解释进一步细化了概念内涵:“文章”对应文字记录,如典籍、档案;“贤才”则涵盖掌握礼制、历史的贤人及其口头传承。
滁州学院怎么样好不好
1、滁州学院是一所学科特色鲜明、排名持续上升的应用型本科高校,在安徽省内综合实力靠前。在排名方面,2025年校友会版该校位列全国第363位(较2024年上升1位),软科版位列第394位(较2024年上升8位),连续三年稳步提升。在安徽省内位列第24名,与皖西学院并列,在省内应用型高校中表现突出。学科与专业上,学校优势明显。
2、设施与环境 设施完善:滁州学院的设施非常齐全,包括图书馆、教室等,且图书馆晚上10点才关门,教室全天开放,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。 交通便利:学校地理位置优越,交通便利,方便学生出行。 环境优美:学校环境优美,软硬件设施齐全,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。
3、滁州学院是一所实力不错的安徽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,值得考虑。学校概况:它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滁县师范学校,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。2024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,2025年入选安徽省“应用特色高校”建设项目。
4、综上所述,滁州学院是一所具有一定实力和良好声誉的本科院校,拥有优美的校园环境、丰富的办学历史、突出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、多项荣誉与认证以及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前景。
5、滁州学院的宿舍条件整体来说是比较不错的。以下是具体细节:设施齐全:宿舍内部配备了床铺、书桌、衣柜等基本生活设施,可以满足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。独立卫生间与洗漱台:每个宿舍都配备了独立卫生间和洗漱台,方便学生日常洗漱和个人卫生。
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路与做法
走出去、请进来。学校要安排每个人每学期都有外出培训的机会,通过理论学习、外出参观、教研等 *** 提高教师的各种能力。开展校本教研活动。
重视课堂教学实效:课堂教学围绕学习目标,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认识经验,组织“精进、有意义互动、科学地训练”课堂教学方式。领导巡堂检查教学各班级教学情况,保证课堂四十五分钟的质量。合理布置作业:选题密切结合学生实际,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。
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做法抓常规教学,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,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,遵循认知规律,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,把“向40分钟要质量”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,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。一要课前充分备课。
抓思想作风建设,树立向师德要质量的意识 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敬业精神,不断增强教师教学质量荣辱感和培养人才责任感、使命感。
教师如何提高教育质量 篇1 加强思想管理和交流 在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,黄海路小学十分注重对青年教师进行“奉献”、“爱生”、“立身”教育,坚持“人本思想”原则,倡导严谨的学风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、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。同时,学校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思考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,常交流勤总结。